記者從綿陽市住建委獲悉,為更好滿足居民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十八條措施(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十八條措施”)于9月5日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十八條措施”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優化開發供應、優化項目規劃、強化服務保障、促進住房消費。
其中,在消費者關注重點方面:
一是實施購房補貼政策。接續實施購房補貼政策,《促進綿陽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和《進一步促進綿陽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中的購房補貼,會在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持續實施。“延續6月30日到期的新政,在時間上直接從7月1日開始,實現與上一輪補貼的無縫對接。”市住建委相關人士介紹。
同時,支持多孩家庭購房,除給予購房補貼外,公積金貸款額度上浮20%,最高貸款限額再提高10萬元。
二是調整住房公積金政策執行期限。自2022年5月以來,綿陽公積金政策有過3次利好調整,部分為常態化政策,如提高單、雙職工最高貸款額度等;部分為階段性政策,如新購房屋可提可貸等,且執行截止時間已延長過2次,最新執行截止時間為本年12月31日。本次征求意見稿中又將綿陽市公積金階段性政策中“調整房屋認定方式、新購房屋可提可貸、提高流動性調節系數”三項政策執行期限調整至2024年12月31日。
三是鼓勵企業給予團購優惠。支持行政、企事業單位、村(社區)及民間團體組織開展團購活動,同一單位在同一項目一次性購買10套及以上商品房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可自愿另行給予團購優惠。
在開發企業關注的重點方面:
一是支持零星用地整合。征求意見稿明確3畝以內零星用地可實施整合,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并繳款50%后,企業可申請核發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保障企業在取得土地后加快推動項目建設。
二是優化新供應土地容積率指標、商住比例。房地產開發建設用地在出讓前,滿足一定要求前提下可申請適當降低新供應土地的容積率指標及商住比例;對已供應尚未建設的商業商務用地,在滿足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配套設施承載力的前提下,按程序可適當降低商業用房開發量。
三是優化房地產開發項目計容要求。2023年7月1日后新供應的居住或商住混合用地所需配建的服務于社區的社區服務站、文化活動站等可不計入容積率。
四是支持規劃核實分期。建設體量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經房地產開發企業申請,可適當辦理規劃核實分期驗收。
五是支持建設高品質小區。首層架空部分作為綠化、通道等公共活動使用的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除城市主要濱水、臨山、重要城市道路、歷史文化街區、主要公園一側用地之外的因優化城市空間需要,經論證,在滿足航空限高的情況下建筑高度可局部適當調整。
六是調整商品房預售形象進度要求。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新建商品房項目辦理預售許可形象進度調整為完成地上3層后辦理預售許可。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單位和社會公眾可通過郵箱、信函等方式向住建部門反饋意見。聯系電話:0816-2241695。
(綿報融媒記者 蘭建春/文 視覺綿陽資料圖)